当前位置:首页 > 展馆概览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黄石市是较早兴建科技馆的地市级城市。从1984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每年承诺为市民办理10件好事,其中黄石科技馆的建设有幸被列入了首次10件好事的第一件。当时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黄石市科技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副市长余旦溪担任组长,时任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英维任办公室主任。时任市委书记袁照臣,亲自带领市“四大家”领导为科技馆选址。馆址最终选择在位于沈下路与疗养院路交会路口的西南角,占地17.325亩。

  1984年11月20日,黄石科技馆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十五冶一公司承担了施工任务。1987年8月,市科技馆一期工程建设竣工,总建筑面积7074㎡,总投资272万元。其中主体建筑(五层)面积4078㎡,投资186.1万元。

  1985年1月,著名科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为正在建设中的黄石科技馆题写了馆名——“黄石科技馆”。

  1987年8月31日,受市政府委托,市科协与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在刚刚落成的黄石科技馆举办了开馆首展——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实物展览。展览历时19天,接待观众达14.5万余人次,知名度大,影响深远,参观人数创下了黄石有史以来单项展览的记录,至今仍没打破。

  20多年间,黄石科技馆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和促进黄石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科普展教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等一系列科普展教活动。截至2009年底,先后举办大中型固定展览30余场次,展出内容涉及50多个方面,接待观众达112.7万人次;累计巡回展览150多场次,出动科普大篷车年均在50个台班以上,接受教育的观众达100多万人次。

  1994年10月,黄石科技馆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科技馆”。1996年,黄石科技馆先后被确定为湖北省和黄石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有20多所中小学校在科技馆挂牌,作为学校的“校外科技活动基地”。 


  2003年初,为支持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黄石市人民政府决定拆除市科技馆并异地重建。3月18日,时任副市长张柏青主持召开市科技馆拆迁工作专题会议,布置安排拆迁工作。3月21日,已使用了16年的黄石科技馆被拆除,完成了它的阶段性历史使命。

  2006年初,新科技馆建设再次被列入当年市政府的10件实事之中。11月,时任市长肖旭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专题会上要求尽快完成科技馆等场馆方案的专家评审。

  2008年5月,常务副市长朱中华主持召开“三馆一中心”(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和体育馆)项目建设专题会议,把“三馆一中心”项目列为向建市60周年(2010、8、21)的献礼工程,要求落实责任制、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期开工。

  新科技馆位于市人民广场的东南方,坐落在磁湖西岸的南湖嘴岸边,背山面水,与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毗邻,形成了市民休闲的“文化半岛”, 历时两年,新科技馆于2010年8月中旬竣工。新馆占地约31亩,建筑面积为10008㎡,建筑高度23.6米,分地上四层。财政预算评审总投资3573.28万元(不含征地费用),室外工程658.8万元。新馆的建筑特点是层高高、开间大、采光好、外形美,符合现代科技馆的基本要求。8月初,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为新馆题写馆名——“黄石市科学技术馆”。

  为迎接黄石建市60周年和新科技馆的落成,2010年8月18日隆重举行了黄石市科学技术馆开馆暨观赏石艺术展开展仪式。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曲颖,市委书记王建鸣,市长杨晓波共同为新科技馆揭牌。新馆开馆的同时,举办了“观赏石艺术展”、“创新引领未来”、“走进机器人”和“我家的低碳生活”等综合性临时展览,历时十天,观众达6万多人次,为市庆赚足了人气,扩大了影响。

  2011年1月底,新科技馆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后正式交付使用, 6月底,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2000万资金,用于科技馆的展教装备建设。

  2012年8月底,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新科技馆常设展厅一期布展施工工程全面启动。一期工程包括序厅和3个主题展厅:儿童科学乐园展厅、科学与生活展厅、生命与健康展厅。布展历时5个多月,面积达4431㎡,共配设展品141项257件,有创新展项70件,85%以上的展品均可由观众动手操作。

  2013年4月30日,新科技馆常设展厅对外试展。

  黄石新科技馆的建成,是黄石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更是建设鄂东特大城市造福于民的民生大事,对于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宣传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增强我市科普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建设,构建和谐黄石、建设美好家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